PartUs+ 專案開發的過程
決定專案主題是個漫長又極需腦力的過程,老師給我們很大的自由,希望我們仔細想想生活中有沒有需要科技幫忙解決的問題。重點是要創新,想一個目前沒有的手機應用程式或是重複性較低的題目,我們其實想過不下一百個主題,但每次面臨創新或是技術上的障礙時,都會覺得無法克服。直到某次開會,老師隨口問我們,能不能有個APP,運用手機的閒置資源,幫別的手機做一些事情,於是我們就開始針對這點去討論,之後查資料時也偶然看到Android Power To Give的計畫和Samsung的Group Play,就覺得這麼酷的功能,如果僅限於某些手機就太可惜了,那時候雖然知道未來的幾個月會很辛苦,但是想到能做出這樣的東西就有一股超強的動力,就傻傻的開始了。
「PartUs+」團隊與指導教授李偉柏老師
決定主題之後就開始分配工作找資料,在找資料這部份我們也花了一段時間,像前面所述,這方面的應用程式很少,很難找到相關資料,因此後來著手寫程式的時候,我們幾乎都是自己下去實作一些需要技術的功能,在這邊也特別謝謝偉柏老師在開會時,指點我們方向。我們的專案一開始的確有個想像的成果,不過因為技術上的問題,途中改變做法跟方向是常發生的事,也因此分工並不是一開始就分好每個人要做什麼,而是一邊做一邊分,所以導致分工有點不均,有些功能也會因為一直遇到瓶頸而無法順利完成。雖然一路上跌跌撞撞,但最後也總算是在最後完成了專案的雛型與大部分的功能。
PartUs+專案開發過程遇到的瓶頸
在大家都沒有APP開發的經驗下,這次是我們的第一次。因為想要做的主題需要比較多的技術上的東西,跟其他應用不同,沒有什麼可以參考使用的API,幾乎全部的功能都是土法煉鋼、一步一腳印的寫出來的,每個功能從一開始懷有「怎麼可能做到」的想法,漸漸到「相信自己、肯定自己」。一個功能常常都要寫兩、三個禮拜,讓我們進度緩慢又非常心驚膽戰。
雖然我們APP的功能只有兩大功能,但是這每一個功能背後都由很多的小功能所組成,這些功能又都環環相扣。一開始雖然各自分工的將些零碎的小功能先做出來,但在整合上遇到了很大的問題。要細數的話,瓶頸真的太多了,從想主題、寫計畫、Coding、Demo、Present,每步都有無數個瓶頸,組員之間也許也會有磨擦,不過回頭看看都會覺得一切都是小事。
專案開發前期在技術上遇到許多困難,在寫每個功能時都會遇到不少瓶頸,因此花費許多禮拜。雖然人因夢想而偉大,但一開始想的專案願景根本就是天方夜譚,也不能一直卡在太困難的部分,於是就做了許多的妥協,跌跌撞撞慢慢地將專案完成。
手機連結的方式想了很多種,像是藍芽、Wifi、行動網路,考量了技術上的可行性及其他因素後,最後選擇Wifi來實作手機間連線功能,一開始寫的時候還蠻順利的,但是到了一個階段後遇到了小瓶頸,在不間斷的Try&Error和網路找尋資料下,卡關三個禮拜的問題終於解決了!深深覺得如果覺得自己做得出來就持之以恆做下去;如果覺得做不出來就要深思熟慮地想,是否要換別種方法來解決,而不要一直被問題困住,動彈不得。
校外競賽及專案展的準備過程
當我們決定要做這題目時,大家都會問我們做什麼,每次總是很難簡短的表達專案要做什麼,所以在專案展前有特別先講給其他人聽看看,看這樣的表達方式是不是可以讓人淺顯易懂。尤其組員身在其中,很難客觀的看待專案,反而會遺漏了一些本身很熟悉但是外人會難以理解的部分,因此跟組員以外的人試著講講看專案內容是很重要的。
「PartUs+」校外比賽得獎
校外競賽的準備方向與專案展方向有些不同,校外競賽比較注重這個產品的可行性或是商業模式……等,在Demo展時也有不少人詢問我們專案能否有其他可能的應用,其實不妨好好運用Demo展時大家提出的問題與專案展時教授的建議來作為思考方向,因此校外競賽可能要針對未來展望和商業模式做包裝,塑造出一個前途一片光明且富含商機的專案。
專案展的準備方向大概就是將講稿背熟,主要的重心放在系統特色與功能、運用的技術,然後針對你們的專案,設想教授們可能提出的問題,問題大概可以分成技術類以及商業類兩類,並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完成專案後的感想及給學弟妹的建議
我覺得對於系統還是盡量有個預想的成果,這樣也比較容易進行工作分配。然而在寫國科會計畫時需要考慮到未來實作的可能性,建議大家好好運用暑假期間,盡量把能做的就在這段期間做好,才不會在開學時候很慌張地趕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