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新聞 行政公告 學術活動 研究成果 研究計畫 海外研習 校友園地 讀書會 新知分享 生活雜感 生活花絮 人才交流

澎湖風情畫(四)-被遺棄的國土

 大三 / 黃杰駿

  東吉嶼,對大多數的台灣人而言,可能比無人的釣魚台更為陌生。此處海域長年波濤洶湧、水流強勁。東吉燈塔一閃一閃的燈照,似乎告誡著漁人們,海象險惡至極,自古多少經商的船隻命喪於此。海水靛青近墨,深不可測,「黑水溝」的名號不脛而走。東吉嶼是澎湖距離台灣最近的一個小島,隔著黑水溝與台灣相望。對許多歸鄉澎湖人而言,從七十六海浬之遙的高雄搭船回家,在顛簸四、五個小時的航程中,望著無邊的大海,不少人因為體力不支與空虛而感到絕望。此時看見的東吉燈塔,似乎給予了極大的鼓勵,「撐過去就風平浪靜了」!試想有多少人能有目睹狂濤巨浪拍擊柱狀玄武岩的奇景呢?

 

遠望東吉燈塔

 

  位於台澎海道重要據點的東吉嶼,由於轄控大陸出入台灣海運門戶,戰略位置相當重要,自古即是台澎海運貿易的轉運站,曾繁華一時,日治時代為確保台澎佔領權,分別在島上南北端興建營舍及燈塔,並屯兵駐所,加強防禦工事,扼控鄰近黑水溝海域,成為台澎間第一道海上屏障,過往商船、貨船一目瞭然。戶籍登記於東吉村計有三百餘人,而實際居住於島上的只有數十個年邁的老人,遊人至此,望著久無人居失修而傾圮的咾咕石屋,渺無人煙的草原,有多少人能想像百餘年前,這裡曾經住著超過三千個居民呢?景物依舊,而人事已非。

 

渺無人煙的草原

 

 

  向來平靜的東吉嶼,最近登上新聞版面,不是觀光風潮的焦點,而是核廢料最終處置處置場的候選場址。澎湖自來使用風力與火力發電,完全無使用來自核能發電而來的電能,更沒有因為核能而受惠,沒有好的建設即罷,卻欲將眾人聞之色變的核廢料運送來此,難道少數人永遠都可以被犧牲?電能供居住在都市的大多數人使用,產生的廢棄物卻要偏遠地區的居民承擔,使用者自身承擔其風險本是天公地道,可是現實卻不是這樣,弱勢的一方永遠是被主宰的對象嗎?

 

  漁業枯竭,自然阻隔,人口逐漸外流,如今只剩空盪的漁港、荒蕪的「宅內」(用咾咕石圍成的田地)與數十個老人孤守這座島嶼,跟那一段繁華的歷史記憶。面對可能的威脅,居民無奈,更是感慨。

 

   參考資料:沿著菊島旅行資訊網 http://www.phsea.com.tw

 

 

 

 

 

本期電子報

資管系首頁 

Copyright 2004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SYSU.  
國立中山大學資管系•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