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朱昭賢教授訪談

博二/鄭菲菲

        本月(三月)初林信惠教授邀請美國賓州州立大學(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http://www.psu.edu/)的Chao-Hsien Chu教授來到敝系參訪二個星期,朱教授是該校資訊科學及技術學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IST)的創辦人之一,利用此難得的機會訪問朱教授了解賓大創辦IST之緣由,同時朱教授也對本系博士班學生有很寶貴建議:

 

一、IST規劃

1.賓州大學IST (http://ist.psu.edu/)的由來

IST成立於1998年五月,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夠具備應有的知識,準備迎新資訊時代的來臨而創立,由於當時管理學院已有MIS系所,工學院則是有電腦科學(computer science),而IST的角色是與校內現有學術單位合作,在大學內提供各種以資訊為基礎及資訊相關的課程內容。一般而言,電腦科學系所的重點在於軟硬體的建構(building hardware and software),而對IST的學生而言,這些要求只是開始。至於MIS系所則強調企業如何應用資訊科技,IST的課程則是結合上述兩種課程設計,主要目的是要培養出數位經濟時代的領導人才(digital economy leaders)。

 

2.IST之定位

(1)    跨領域的(Interdisciplinary orientation):學生必須接受的教育包括技術方面的訓練(technology training),同時又必須能夠了解使用者(organization user)心理,因此,學習各個領域的知識對IST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

(2)   社群(Community)IST對教師的選擇都很慎重,主要的師資都是來自於不同領域的精英,剛成立時有五位老師,分別來自於管理學院、電腦科學、心理學、圖書資訊科學及地理資訊系統方面的專家。

(3)  夥伴關係(Partnership)IST與工業界、賓州大學其他系所、以及其他大學等對IST發展有影響的單位皆建立良好關係,這些關係可以幫助我們制定更完善的課程內容,同時亦能提升研究水準。

 

3.IST課程規劃

IST的大學部第一年必修科目包括簡介(Introduction)、資料庫及網路,第二年必須接受離散數學、邏輯及電腦語言之訓練,以及人類資訊處理課程,其中電腦語言課程內容包括各種程式語言之差異比較,除了這些必修科目外,IST的課程共可分為三個學程(3 options):

(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此一學程強調系統的整合及資訊科技相關技術,修習此一學程的學生必須瞭解科技如何扮演一個整合工具的角色,以及如何使用這些整合的資訊科技來解決企業問題。

(2)     Information System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此一學程的重點在於系統開發生命週期中,各個階段所需的知識及技能,包括系統分析與設計、軟體工程等。此外,為了讓修習此學程的學生瞭解如何設計一個有用的系統,因此對於企業組織運作以及資訊科技如何符合組織環境亦是必需的知識。

(3)      Information Context: People, Organizations, and Public Policy

此一學程的重點在於有資訊系統及科技存在的環境中,而修習本學程的學生則必須瞭解人們對於資訊系統及技術之設計、發展、擴散及管理等方面的影響。內容包括社會風俗習慣、智慧財產權法、安全規章(security regulation)以及倫理議題。

 

除了上述三種學程之外,IST所閞設之各選修科目可以分為一般知識(general knowledge)及特殊技能(specific skill)兩種,依據不同學程所強調的重點,各學程的學生必須分別選修不同的科目。例如,「資訊科技:系統整合與應用學程」的核心科目包括企業流程改善、組織變革管理、資訊系統整合等;而「資訊系統設計及開發學程」所強調的科目則有系統設計及開發、資訊系統建置等;「資訊環境學程」的主要內容則是使用者需求評估、相關法律及倫理議題等。另外,學生所要學習的特殊技能則包括UML, SQL, XML, HTML, ASP…等,亦視所選擇之組別來決定要修習哪些技能。詳細的課程設計內容如表一所示。

 

 

4.IST課程設計關鍵

(1)     強調學生的團隊合作(teamwork);

(2)      IST希望學生不只學會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更要能夠從問題中學習(problem base learning);

(3)      為了使學生具備數位經濟時代領袖的特質,IST要求學生必須學習第二外語,同時學生亦必須在就學期間內至外部公司進行實習(稱為internship),以瞭解產業現況,並將所學與實務結合。

(4)      要求學生除了必須能夠定義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同時亦必須提供各種解決方案的可能結果

(5)      課程設計以三個主要構面為主(Information、Technology、People),學生除了要瞭解人、資訊及技術外,還要能夠將三者加以整合,而這個整合架構正是IST所強調的定位。

 

 

 

 

 

 

 

 

 

 

 


 

       

 

5.IST未來發展方向

IST持續與產業及其他夥伴建立關係,以期能夠讓課程設計更臻完美,今年系上對於過去幾年的發展作了一些檢討,發現IST的學生對管理方面的了解仍不夠,因此考慮再多開設兩門必修課,即資訊與組織(information & organization)及新科技(emerging technology),包括無線網路、搜尋引擎商務(search engine commerce)等。

 

此外,由於學生的訓練課程廣泛,對某一領域了解程度不足,因此亦考慮增加一些track,包括4門與安全性(security)相關之課程、行動商務、資訊融合(information fusion,包括data min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等)、人機界面等內容。

 

二. 對博士班學生之建議:

博士班學生最重要的就是研究,這是一進入博士班就要思考的問題,如何produce journal publication是最重要的。此外,在求學過程中,領域要廣,目的是瞭解自己對哪個領域有興趣,但最後要專,最好選定一個special area,就一直鑽下去。在方法論方面,則必須很熟練。至於如何使research performance達到某個標準,則可以透過參加研討會,與其他研究者互動來達成。由於研究是跟著我們一輩子的,因此publication愈多,就愈佔優勢,而且目標在愈好的期刊愈好。

 


回電子報首頁

國立中山大學資管系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3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SYSU.

歡迎轉載 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