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雜感

全球化潮流下台灣學生的競爭力
----謝昌澤教授與大學部同學的演講暨座談會--
大學部 / 單可真
  

  這學期系上來了一位交換教授,他就是在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任教,和藹可親的謝昌澤教授。因為大學部的同學比較沒有機會接觸到謝教授,所以系輔導老師,范老師央請謝教授在返美前、學生期末考後和同學們見面,並給同學們一些鼓勵。謝教授的專長是 E-commerce Management及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在6月 26日 (三) 下午四點半到晚上八點鐘,謝教授就他豐富的顧問實務經驗,給在場的同學 們很多指引與信心 。

  因為范老師希望謝教授以他親身在美國及兩岸三地的觀察,提醒同學在國際市場裡,應該如何強化自己的全球化競爭力。所以, 首先謝教授一開場就先比較了一下兩岸三地(台、港、中)留學生的不同。

  台灣學生一般比較沒有經濟上的壓力,所以生活比較悠閒、參加的活動也多。大陸學生就不同了,一方面可能許多人有文革的背景,吃過苦,所以特別努力爭取任何機會,他們可以想盡辦法來達到目的,再加上到國外唸書對他們是非常困難的事,所以他們無不把握機會希望能拿到獎學金出國。這可能很像廿年前的台灣,人人想出國,一出國就想盡辦法留在那不回來了。也因為這樣,他們給外國人的印象有時並不好,這使得之後要出去更難了。

  香港學生呢?謝教授曾在香港中文大學教過一年書,發現他們學生的生活就像那的人一樣步調非常快,下了課大多數人一溜煙就不見,打工去了……,所以和老師間的互動實在不多,除了每學期可能有的全班團體活動--出遊、烤肉之類,不過那也要受歡迎的老師才有可能被邀請,也因此有時造成老師們之間的緊張。謝教授也提到九七對香港學生造成的影響,那不僅影響了他們對未來的信心也影響學生的英語能力;九七前因為英國殖民地的關係,所以學生的英文程度好很多,對未來似乎也信心滿滿,九七之後學生英文能力下降的很明顯,不過中文倒是進步多了。之前除了英文、廣東話,講中文(普通話)是沒人會理你的。至於就業,學生對於未來也不再是那麼肯定了…工作越來越難找,所以許多人大學畢業後選擇出國再深造,不過多選擇去大英國協的國家;這和台灣很不一樣,台灣現在的留學生越來越少,一方面是國內研究所越來越多,再加上環境比較熟悉且在台就讀經濟負擔也比較輕,所以大多數的人都選擇在國內唸研究所。香港的趨勢是越來越多人到大陸去工作,過去到大陸工作薪水是要加給的,現在不同了,薪水可能比當地少多了,加給也愈來愈少,不過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去大陸工作,一方面是看好未來那兒的市場,另一方面有工作總比失業好。

  若是就中西學生比較的話,東方學生一般對老師比較尊敬,而外國學生和老師間的關係比較沒有階層之分,彼此像朋友一般。就算畢業了,若有機會他們仍會回來和過去的老師聊聊、喝喝咖啡。這和雙方學生各自的優劣勢也很像,東方人心思比較細密,考慮事情通常比較周全,而西方人則常於溝通和建立無形的關係,就像謝教授後來提到的例子,西方人可以藉打球之便,談妥生意或了解客戶需求,而不正面去碰釘子;在自信方面東西方的差距更大,中國人一向謙虛,有十分實力說七分,而外國人不一樣,五分要吹成七分,所以在找工作時東方人往往吃了大虧,一般的面試主管知道他們人習慣"彭風",所以來面試的人所說的要打折扣,偏偏碰到已作保留的東方人時,那明明有十分的只說了七分,再打個折就只剩五分啦!這怎麼競爭得過老美?所以謝教授建議我們要勇敢地表現自我,甚至稍微多說點也無妨,畢竟要先得到機會才能有所表現。

  除了談東西方或 兩岸間的差異,謝教授也作了他個人的經驗分享,他的出國留學經過,雖然他口中是說一切出乎意料,去拜訪朋友,朋友問他為何不就在普渡試試看,他就在沒有任何申請的情況下去找那的教授談了談,結果就被留在那唸博士班了,所以謝教授說"船到橋頭自然直,不要擔心,事情自然會解決",不過那應該是謝教授發揮了中國人的美德---謙虛吧!先要有實力待機會來了才能把握啊!謝教授除了分享他的經驗也和現場的同學們互動,回答同學們各式各樣的問題,節錄部分如下:

到大陸唸研究所怎麼樣?會不會對未來工作比較有利,因為越來越多企業到大陸去投資…或是考慮整個大環境,去那當交換學生反倒比較好?
  基本謝教授並不推薦同學到大陸去唸MBA,因為那的師資很多經過文革,對管理的概念恐怕不夠新,跟不上西方的腳步,所以要唸管理這方面還是到美國去比較好。謝教授前陣子就曾到南開大學去為那的老師們上課,講授西方的管理概念以及師生關係之經營。所以與其去向謝教授的學生(大陸的老師們)學,不如直接到美國去向謝教授等其他的老師學,何必隔這一層呢?當然若是考量一些"關係"的話,那到大陸去唸書就另當別論,因為大陸目前有專門開給台灣學生的研究所課程(也有和當地生一起上課的),常常會有大陸高層來演講,有些人也許能藉此探門路或建立人脈,對未來可能會方便點,但是不是真得有效就未必了。不過若想去唸數學或中醫的,那大陸倒是個很好的選擇,在這兩方面,大陸可能是執世界的牛耳,至於其他就不一定了。

台灣MIS的學生和美國MIS的學生相較,優勢、劣勢分別在那?西方人的溝通技巧比東方人好,是好在那裡?
  如同前面說過的,台灣學生心思比較細,思考範圍比較廣而精,所以在程式設計上比美國學生強很多,但美國學生在溝通上的能力卻比一般台灣學生強,而且他們善長旁敲側擊,能藉著非正式的場合(例如:打球…)"套出"他們想要的答案,然後設計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系統,溝通技巧對MIS人員相當重要,因為他們的工作並不完全是寫程試,這和資工有很大的不同,同時這也是資管的優勢所在,MIS的學生比唸企管的人多了對電腦以及科技的技術又比唸資工的同學多了對管理的了解,MIS人員要作使用者和系統工程師間的橋樑,和使用者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將它傳達給技術部門的人員,同時也能把技術的限制及成效分析給使用者知道,使得最後作出來的系統是雙方都滿意的。需知,所謂溝通好,並不盡然是指英文好,而是能清楚傳達自己的意思。

MIS可以跨足那些領域?
  其實MIS可能跨足的領域很廣,它幾乎牽涉到公司各個層面。當你要了解使用者的需求時,就要和各部門相關人員談,這時就需要各方面的知識,才有辦法聽懂使用者到底要的是什麼…所以對MIS的學生來說要儘量去學習各方面的知識,而不光是科技或技術層面,接觸的觸角要廣,所以在國外的MIS學生總畢業學分128中只有29是MIS專業科目,其他的學分就讓你有機會去接觸其他領域,而且在國外轉系是很容易的事,你可以學期初是電機系的、期中發現不喜歡就變成歷史系的、期末又覺得不適合自己改成唸MIS,這似乎和台灣有很大不同,不過以中山大學來說,我們有很多選修課,可以藉由選修擴展你的視野,MIS需要的是通才而非只會唯一的專才。懂得愈多,表現愈好,為公司重視的機會也較多。

小公司需要MIS嗎?
  許多中小企業的主管,在上課進修時知道需要,一離開教室後又照著舊方法去作事了。當公司作品管,別家也作,當大家都搬到大陸去,削價就更不行了。不如用資訊系統與科技把客戶鎖住,像寶成的系統作得不錯,就保得住與Nike的合約。

MIS能轉換跑道嗎?(發言的學弟對生物科技有興趣)
  當然可以,如上面所說,MIS接觸的層面很廣,沒有特定只能作什麼樣的工作,生技是個相當有潛力的市場,MIS的學生要往這方面走當然可以,只不過你在學校選課時就要注意去修一些生物相關的課程,要對生技產業有個基本的認識之後,再踏入那個領域會比較好。

留學準備及如何選擇學校呢?
  美國大概有1800多所大學,所以你有非常多的選擇,不過選擇符合AACSB( 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標準的學校會比較有保障,因為那些學校都在一定水準之上(300多所),再扣除MIS以外的學校,約有50所,再以地域的劃分後你就可以把範圍大大地縮小了,對符合這些條件的學校提出申請吧!至於要如何快速獲得這些資料,可以向教育部相關單位詢問或是請教過去曾出去過的學長姊。另外還有個不錯的留學方式是先申請美國一般的州立大學,它們雖不能和Harvard、MIT....頂級學校相提並論,但是對你剛到異地,不管是語言或教學方式都不熟悉的情況下反倒是不錯的選擇,你可以在那唸到一學期,認識些朋友、了解情況之後再轉到其他名校去適應上也比較快,而且因為州立大學比較小,所以往往台灣學生少,強迫你要用英語與別人溝通,對語言的進步反而更快,而且小學校標準也沒那麼高,申請入學及獎學金也比較容易。

MIS人員如何進入企業核心運作?
  先從系統分析師作起,但既然要寫系統就要了解使用者需求,所以要去訪談他們的需要,剛開始因為沒有經驗,所以可能負責特定部門,慢慢地和各個部門都有了接觸,這時就可以開始領導專案計劃了(開始帶後輩了),帶的專案多了經驗和知識的累積已跨越公司各部門,這時你就變成公司內最重要的人物,因為你了解整個公司的運作,可以替公司作全盤規劃了,真正加入企業的核心領導群--參與策略的制定,所以現在有很多企業著眼於MIS人員對公司全面性的了解而提拔其成為公司的最高領導人。

到國外唸書,會有被排擠的問題嗎?
  基本上沒有排外的問題,特別是在美國南方,他們為了破除過去3K黨給人的負面印象,反而會對其他族裔的學生更為友善,不過要加入學校的兄弟會或姊妹會仍舊滿難的,因為那些往往有其傳統且組織嚴密,就連當地人也未必能打入其中,留學生比較能參加的是學術方面的組織、協會,不過那要有很好的成績及原有會員的推薦。

出國留學最重要的是學什麼?到外國除了英文會進步,還有哪些好處,對以後工作有什麼幫助?
  其實出國拿文憑在現在並不是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擴展你的視野,了解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市場運作…不一定要出國去唸書,出國去工作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現在這樣的機會也不少,很多台資企業總部設在台灣、製造生產設在大陸、而行銷仍多以美國為重心。出國留學除了語言能力的加強外最主要還是所謂的增長見識,學習別人的長處、改進自己的缺點,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職場面試及履歷表撰寫
  面試前面提到東西方的差異,謝教授建議我們絕對不要客氣或覺得不好意思,要大方的說出、表現自己,別讓好機會遛走了。有人說,在國外,當你懂一點點時,你就說懂很多;當你懂很多時,就自稱是專家;當你什麼都不懂時,就說懂一點點。至於履歷的部分,工作性質不同,它的重點也不同,要按照不同的需求擬定不同的履歷表,絕對不能一種履歷表寄所有的公司,產品有所謂的"客製化",履歷表也有,加倍凸顯你能力和工作最相關的部分,以增加獲得此機會的可能性。我們MIS的人要有個野心,你不是要追求如何做這家公司的員工,而是能做每一家公司的公老闆。

如何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把腦子的束縛解放掉,記得所有的問題,都是重要的。

如何找出潛在問題的癥結?
  以學校的訓練很難達成、這必須靠經驗的累積,才能一釘見血找出問題發生在那、如何解決,要對事物了解才有辦法找出它的問題所在及進一步解決它。同時,溝通時要有技巧,沒有人會承認自己是造成問題的癥結。

東西方工作觀念上有什麼差異?
  基本上西方人把公私分得很明顯,你要他作什麼就要提供充足的工具給他,否則就算他知道去那可以找到更好的工具,他也不願花時間去找,而東方人就不同了,他會努力地去找最合適的工具來完成這事。

  最後謝教授以"把握現在"來回答 "什麼樣才是幸福快樂的人生"作結尾,結束這將近3個半小時的座談,非常感謝謝教授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新的思維和未來的方向,相信在場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體會,也希望大家都如謝教授所說的
 "Yesterday is passed,
  tomorrow is not coming yet,
  only today is the gift of god",

好好把握今天、擁有一個充實快樂的人生。(資三單可真紀錄,范老師整理)


回電子報首頁

國立中山大學資管系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2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SYSU.

歡迎轉載 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