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訪談----作業分享
在職研究生/呂英雅、石定國、王重堯、許富雄、戴偉峻、林榮發、曾光輝
林芬慧 老師 指導

前言

  電視上每週都有蔡康永的人物訪談,看起來像閒聊,而且訪問者和受訪來賓看起來都能輕輕鬆鬆的侃侃而談。報章雜誌也經常見到人物訪談,不過就是一問一答罷了?

  管理學院有許多課程要求同學作企業訪談,除了讓同學親身體驗企業運作的組織問題,也是為研究論文作實務的資料收集。「訪談」,是不是決定了人和事(受訪者和主題),約個時間坐下,受訪者就會開口說出你想知道的事?經由他的敘述和說明,你們的期末報告或是論文就已經指日可待了?

  這學期林芬慧老師在碩士專班開設的「研究方法」課程,第一個作業即是要求同學分組,作「人物訪談」的練習。各組選定的「主角」,必須具備一定的代表性;至於所謂的「代表性」,便讓同學自行定義,有說服力即可。

  同學們熱熱鬧鬧的展開他們的準備工作,選定的受訪者包括飛行軍官、中年失業的國際企業主管、資管系的資深教授、亞洲最高階的潛水教練、物流業高階主管(剛好是同學的父親,太方便了),還有神通的協理(剛好又是我們專班的學長。猜得出來是誰嗎?)

  我們選擇了幾個訪談作業成果,將分次在資管系的電子報上刊登。本次電子報刊登的是「統一常溫物流部經理」的訪談紀錄整理。下次的電子報將刊登此訪談小組的準備過程、訪談經歷以及同學的心得,還有任課老師的評語;當然也歡迎系上老師或是同學的回應,可以e-mail給林芬慧老師。



人物訪談:物流業發展之探討
訪談統一常溫物流部戴文雄經理


組員:呂英雅、石定國、王重堯、許富雄、戴偉峻、林榮發、曾光輝


一 訪談動機:

  物流業乃是提供高附加價值服務的一項新興行業,它橫跨了製造、倉儲、運輸、流通等行業。再者,近幾年來,通路型態趨向於多元化、顧客更加分散、市場疆界變的模糊。並且,可預期的,加入WTO後,國內市場的開放,各項產業在國際分工體系下與全球運籌的競爭壓力下,物流這個產業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因此,本組組員對於能夠訪談到在台灣知名的企業「統一集團」下的統一常溫物流部經理,感到相當的榮幸。也希望由這個代表性的產業中,了解到經理人如何訂出策略,以滿足物流活動的各項功能,並提升在這物流業的競爭能力。


二 人物介紹:

 姓 名:戴文雄。
 年 齡:57歲。
 入社時間:民國58年。
 經歷職務:資材課課長、營管部襄理、營管部副理。
 目前職務:統一常溫物流部經理。


三 統一常溫物流部簡介:

1. 成立時間:民國85年5月1號成立。

2. 公司理念:
 經營理念:熱誠、迅速、安全、確實。
 經營方針:創新、專業、服務。
 經營指標:物流成本最小化、顧客服務最適化、物流設計科技化。
 經營使命: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

3. 營運狀況:
 配送通路:傳統、特販通路、電子商務(B->B)。
 配送產品:常溫品。
 流Know-How:參考日本技術及適合本土化作業技術。


四 訪談內文:

【個人相關問題】:
【問】:為何進入此一領域(物流)?如果能重新選擇是否依舊或是有一些
    不同的想法與調整?
【答】:我個人之所以進入物流,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當然也有個人興趣
    成分。當初,是因為我在營管部所發現的營運管理上的問題,因為
    倉庫一至二年就可能有存廢的問題(由於業績的成長速度很快),
    同時人員與設備的搬遷,也造成我們每年需付出一千萬左右的代價
    (以台北一個地區)。所以,針對此一問題,我個人就有了「收貨
    中心」的構想,希望建立集中式的倉儲,來解決營運成本與資金調
    度的問題。由於想法是我提出的,總公司也就希望我來接下這個工
    作。當然,我們亦遭遇重大的挫折,也多次派人前往日本參訪學習
    ,這過程十分辛苦。不過,統一常溫物流,從無到有,卻也因此累
    積了不少寶貴的經驗。若我以一個「構想原創者」的角度來看,是
    十分值得的。我相信凡事只要方向正確,內部能凝聚共識,一定可
    成就出其他事業體無法達到的營運規模與成就。

【物流業的認知】:
【問】:您對物流的定義又為何?您對物流是否有特別看法?
【答】:我對物流的定義,就以最簡單的方式來說,運輸公司是傳統的作業
    模式;加上管理和高科技技術就是物流,另一個更簡單的說法,物
    流就是卡車和倉庫的升級。以前貨物運輸的作業運作方式,沒有一
    套良好之管理模式,只能依據經驗值加以規劃。因此運輸路線規劃
    較不合理,通常無法在客戶要求之第一時間內送達。客戶無法查詢
    運送情況,因而造成一些不必要之麻煩,如客戶之抱怨、貨物到達
    時間之延遲、同批貨物運送無法ㄧ次運達…等。
    因此,突破以往之貨物運輸形式,加入資訊系統管理,藉由IT技術
    精確規劃良好之運輸路線,以及貨物收貨、配送所需時間之計算,
    提供客戶對貨物配送時程之查詢,藉此提高對客戶服務之品質。所
    以,所謂之物流也就可以說,就是針對以往傳統之運輸型態,融入
    IT及新的管理模式,再加上收、發貨運送之經濟規模。

【企業營運方面】:
【問】:常溫物流部在草創初期85、86年時的淨利率均為負值,在當時您是
    如何看待這樣的情況?在創立之初是否已有評估轉虧為盈的時程?
【答】:以當初成立物流部門來說,是背負著要將市場的秩序規定好。執行
    副總就曾指示可以承受每個月一百萬的損失,對我們而言是比較沒
    有壓力的。只是沒想到的是我們第三年就開始賺錢了。當然了,前
    兩年的虧損是由於規模不足。這些年來,我們的外包政策也讓我們
    每年省下三千多萬的人事費用。
    在物流產業中,成本考量與服務水準是彼此不同的,如果要提高服
    務水準,則必須加班(增加成本),因此如何利用資訊系統將成本
    下降、服務水準提高,如此才可以創造更大的盈餘。



【問】:身為一個物流產業的專業經理人,你認為在這個產業中,什麼是你
    們的核心能力,你又如何強化這些能力?
【答】:這個問題可以就兩個層面來說:
    一是屬於整個統一企業的核心能力,包括量與通路。由於量多,所
    以我們就很容易達到規模經濟,而統一在全省的通路更是完整。
    二就以常溫物流部本身來說:
    1) 統一本身的招牌:導致我們在以BOT的方式租土地或招商,都比
     較容易取得對方的信任。
    2) 外包的方式:目前常溫物流部全體的員工共有310多人,其中屬
     於統一本身的員工只有91人(約佔三成左右),其他的都是以外
     包的方式,對統一而言少了許多的人事費用(退休金、勞保、健
     保、加班費…等),因此,我們所提出的價格就比同業的少一成
     左右。
    3) 設備購買:由於買的多,所以就比較便宜。
    4) 人才:雖然目前物流部的員工都不是物流背景出身的,但是,統
     一對於人才的培訓上是不會吝嗇的,教育訓練的經費沒有限制,
     所以,我們也常常派人到日本受訓。

【知識管理問題】:

【問】:在企業界非常熱門的話題就是知識管理,請問您統一常溫物流的知
    識管理有何見解?
【答】:知識管理在現在很重要,對於統一常溫物流而言更重要,因為常溫
    物流部是從無到有,雖然曾有日本公司(富士通)想進入經營,也
    因太複雜而作罷。目前,我們現在有一個團隊的專人在做,針對公
    司過去經營的歷史記錄,整理成工作手冊(分成管理性、技術性、
    操作性),知識管理這四個字其實很模糊,我們也在學習與摸索,
    我們希望做好知識管理,來幫助公司的營運。

【客戶關係管理】:

【問】:組織內部問題:對於企業內部與企業體外的客戶是否有「客戶關係
    管理」的機制?實際的作法為何?
【答】:舊的觀念中,統一是與企業體是分開得。但現在是很重視「客戶關
    係管理」的。就目前而言,我們的客戶大約可分為統一本身的事業
    營運單位、經銷商及一般店頭等(我們稱為是金三角的服務)。其
    實,針對各個客戶的不同商業需求,我們早就有獎勵措施(如:每
    月的服務水準到達多少就發給獎金)、問卷調查等作法,來達成客
    戶的滿意度,比如說縮短事業體叫貨送貨的時間。對於尚未納入物
    流體系的經銷商,進行有效的招商行動,如:協助建立電腦輔助系
    統或是利用本身統一的經營規模可達成的邊際效益予以價格的優惠
    (差異化策略)。而一般店頭我們也是加強溝通與調查,充分了解
    其需求,希望因此強化彼此間良好的客戶關係。



【機會與挑戰】:

【問】:加入WTO後,有那些可能遇到的問題或新的機會(如:大陸市場)
    ?如何因應與調整?
【答】:加入WTO的議題,對我們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最近在我們內部
    常被提出討論的。以物流產業來說,WTO和兩岸三通後,有些東西
    進口,這些就是新的商機;但是整體的物流規模卻不會擴大,而只
    是替代而已(誰搶誰的生意),所以,如何將進口的東西替代原本
    不是我們的市場是相當重要的。
    面對部分傳統產業可能消失,而市場也即將被瓜分,甚至整合的問
    題。雖然我們尚未完全整理出一套完備的因應方案,不過,卻已經
    有了相當多的腹案。我們將針對各種中、低價位的產品,做有效的
    市場區隔。同時,考量臺灣民眾的接受度,思索出可行的配套措施
    ,對於新的客戶,也以較彈性的方式來建立起彼此間的合作關係,
    如:原是以件計價的方式,改成以全額的某一額度來計價。

回電子報首頁

國立中山大學資管系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1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SYSU.
歡迎轉載 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註明出處